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6 01:00:47| 人氣41,676|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蘇軾《琴詩》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也是2000年寫的,與詩友們分享~~
2007/08/06..斷章


蘇軾《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初讀這首詩就很喜歡,想像空間海闊天空般地,
你若說琴上有聲音,那琴放著為什不自己發出聲音呢?
你若說是聲音是在指頭上,那你何不去聽聽看指頭上有沒有聲音

彈琴不外乎要有琴與手指,籍由手指撥弄琴絃才能發出聲音,缺一不可,一把名琴也需要有好的彈奏著,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能,一個頂尖的彈奏著,也必須要有一把好的樂器,才能將情感的完美地傳給聽眾,引申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你不可能獨立完成,需要大家的配合,一起努力,才能將事情完成,就好像彈琴一樣。

宋詩給人的感覺,較具哲理性,你可以有多方面的連想,這是它迷人的地方,
相對的也它的缺,所以有人批評,唐以後即無詩,這樣的看法我不贊同,
宋詩還是有它可愛的地方…,反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看法,
尊重每個人的想法看法,也是一種學習。
或許別人對這首詩也有其他的意見………

2000/08/14…斷章

台長: 斷章
人氣(41,676) | 回應(7)|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散文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曇花一現的故事
此分類上一篇:《岸》—作者:北島

彼岸花
每種詩 都有各自的美意
2007-08-06 04:49:10
泊樓
哲理詩在歷朝歷代都不少。我一向認為哲理與情感都適合放入詩中。因為哲理本身就是一種情感。這種情感是一般情感昇華過後,對宇宙人生產生較深度的觀照所致。蘇軾這首琴詩當中的辨證感覺,營造了一種靜思的優雅美感,與卞之琳的「斷章」詩,有點異曲同工。只是後者除了可當哲理詩讀之外,亦有情詩的成分在。這部分蘇軾的琴詩就比較不明顯。
2007-08-07 16:48:25
斷章
老實說~我個人是很喜歡讀哲理詩,因為它的想像空間很大~很有意思~
2007-08-08 21:13:14
TO斷章:
  那你會喜歡禪詩嗎?記得我以前在南華文學研究所修「禪宗與詩歌」課程,拚命解一堆禪詩(我選的是唐代詩僧皎然),解得頭好痛啊,就怕自己解得太世俗了!
我選了自己喜歡的幾首:
〈湖南蘭若示大乘諸公〉:「未到無為岸,空憐不繫舟。東山白雲意,歲晚尚悠悠。」
〈寄題雲門寺梵月無側房〉:「越山千萬空雲絕,西僧貌古還名月。清朝掃石行道歸。林下眠禪看松雪。」
〈答李季蘭〉:「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真是抱歉,拖了這麼久才來這留言!^^
2007-08-10 23:08:20
版主回應
禪詩與哲理詩之間的差別,個人的認知是寓意上,禪詩較出世而哲理詩較入世些,哲理詩也多些儒家或歷代哲學思想的意涵,這是個人的認為,誠如泊所言歷代皆有哲理詩的存在~其中也隱含著當時代的思想,讀起來覺得格外有趣..

其中可能是因為宋代與明代的哲學思想主要是理學它融合了&quot儒.釋.道&quot三種哲學思想,所以詩讀起來,有它特別有趣的地方..
2007-08-13 01:29:31
小楓
琴聲,
更需用&quot心&quot聽。
2007-08-12 03:29:15
版主回應
哲理詩的閱讀與個人的人生經歷蠻有關係的~~
除了心之外身體也很重要~~
2007-08-13 01:31:23
ALONE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
我也愛死這首詩了
太有意涵了.

呵呵
我不懂詩啦
2007-08-12 18:47:37
版主回應
蘇軾還有很多首很有名的哲理詩,想像空間很大~
例如:

&quot題西林壁&quot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首
2007-08-13 01:35:27
ALONE
題西林壁&quot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ㄎㄎㄎ
這首詩也很有意涵.
我以前會說前一句
橫看成嶺側成峰.
ㄎㄎㄎ
這是形容身材很棒的女人啦^^
2007-08-15 22:13:01
版主回應
一件事物由各個不同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發現及美感~
2007-08-19 15:45:45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