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4 17:37:55| 人氣1,42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玉兔情人節快樂!》【觀點】愛情是一種理性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玉兔情人節快樂!》【觀點】愛情是一種理性

 

 

一、愛情是一種修煉

 

花蜜香甜,是愛情中人修練出的善果;

花蜜背後,是蜜蜂日復一日,不捨的付出;所以才有香甜可嚐。

品嘗花蜜,人應當用感性;而付出奉獻,則應當用理性。

蜜蜂是社會性的動物,用跳舞來做為社會性訊息的傳達,蜜蜂可說有了最基本的理性,而這樣的理性,讓其為了群體繁衍而努力付出,日復一日而不喊累、不埋怨。

感性之所以能享受美好的成果,因為背後有合乎理性的付出。

感性享受到美好,是「意欲」的滿足;理性願意以正確方式付出,則背後含有「同感心」在發揮作用。

當「意欲」與「同感心」合二為一時,理性感性一時俱足圓滿;幸福與美好,於焉誕生!!

 

 

­二、愛情的美德:「專一」與「忠貞」

 

「愛情的專一」是當代社會中,關於愛情最重要的倫理觀點。如果少了專一,就容易被另一半,乃至社會大眾,視為是對伴侶的背叛。

從這個角度來看,嚴格來說,社會上許多人會認為:真正的愛情,只存在於「專一的愛」上面;如果同時愛上兩人的,可能就會被當成並非真心付出,所以並不算是真正的愛情。

這樣講起來,愛情還真是件很理性的事情,不是嗎?

比如說,如果有人明明就覺得自己同時愛上兩個人,像是有婚配者又進行外遇的人,因為社會觀念不能容許這樣的愛情被視為真正的愛情,所以他就必須強迫自己取捨,只能選擇一個對象來愛,否則不配稱為真愛。

然而,「選擇」這回事本身,是屬於理性層面的活動,人類的選擇,是出於所謂的自由意志,而這是屬於理性在進行活動的領域。

因為感性的活動領域,是感覺,是屬於接受性質的,而非主動性質的,所以並無所謂選擇與否,只有感覺與否的問題。

這話題繞了一圈,就發現一件事:原來人其實是用「理性」而不是感性,來決定要不要愛上一個人。

而那些感覺自己「無可自拔」愛上他人的人,並不是因為感性太強烈,而是因為在決定要不要愛上對方之前(也就是還在喜歡的階段,尚未進入愛的階段時),理性層面無法有效運作,所以自由意志變成不自由的意志,無法掌控的緣故。

這種說法的證據之一是:人類有倫常觀念,所以不容易對自己的兄弟姊妹產生愛情,縱使兄弟姊妹再怎麼完美也不允許自己這樣去愛。因為理性層面不允許,而不是感性層面完全沒有感覺。

在這裡,就有點像水龍頭,感情就像水,而決定要轉開或關上這個水龍頭的關鍵力量,就稱為「理性」。

而人類定義中的「愛情」,就是指「水龍頭被理性打開,而正在流水」,這樣的狀態。

 

 

 

二、愛情交往的安全性


美麗的花蝴蝶,是如此賞心悅目,翩翩而自在!但也正因為其如此美貌,而引起捕蝶人的注意,而有了危險。捕蝶之人未必都是狼人,而其之所以傷害蝴蝶,有可能無心,也可能有意;

無論如何,女性的自我保護意識必不可少,尤其是越漂亮的女人,越該懂得自我保護的技巧。

 

這是對所有女性網友們的忠告喔!

 

而愛情交往當中的安全性考量,不也是一種理性?

 

三、愛情是一種理性-以「蒸汽」為喻

 

愛情本身就是一種理性。如果只是感性,那就無所謂愛不愛情,而只剩下感覺和對象。

人類發明愛情這二個字,因為人類有理性,會希望相吸引的異性夠在一個合乎社會規範與群體倫理的架構下去進行,所以人類將之貼上愛情二字的標籤,用來定義這種關於異性對象相吸之間的感覺狀態,並希望這股感情能量被引導至可容許的架構中去運轉。

這就像你無法說蒸汽機的運作能量,只來自於水,而不來自於火,那樣的道理。對蒸汽來說,水與火,同樣重要。

缺水的時候,蒸汽沒氣了,機器就哀鳴了。

缺火的時候,蒸汽水汪汪,熱不起來,照樣沒氣,所以也很沒力。

易經說,水火既濟。陰陽也如是。

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的愛情,必然也離不開陰陽能量的和諧,水火既濟

簡而言之,愛情中的理性、感性,缺一不可,就像人有雙足才好站立,單足要站立就辛苦了。

 

 

 

四、愛情本身就是一種理性-以「咖啡」為喻

 

「愛情本身就是一種理性」這句話的提出,是為了對治現代人往往過度把愛情給認定為一種非理性的事情,所以提出的看法。

真正健全圓滿的愛情,必定是理性與感性二者缺一不可,才有可能實現其真正的美好成分。

如果不能完全體會那個蒸汽機的比喻,那就以煮咖啡為比喻好了。愛情的過程,就像在煮咖啡;

咖啡豆本身的品質是很重要的,這就像人一開始決定要愛怎樣的人、要怎樣的品質,原始的動機往往會影響日後的過程與結果。

煮咖啡的水質,如果太差,則咖啡也會變得難喝;這如同情感互動品質不佳的戀愛狀態。

水分不足則導致烹煮變成烘焙,無咖啡可喝;就像無趣的情人,只顧理性規劃未來,卻欠缺溫柔細膩的互動,戀愛甚是乏味。

水分過量,則咖啡不易煮熟,且過於稀淡,不夠香濃。這就像感情用事過度,對異性容易濫情的人,往往過於花心,或容易見一個愛一個,分散了對原有伴侶應有的愛,使伴侶感覺到備受冷落。

火力則影響到煮咖啡的溫度。火力不足時,則不可能煮熟;如同明明理性告訴自己,對方是自己想要的對象,但即使知道卻欠缺動能,不敢追不敢愛,如此成了單戀者。

火力過度則只見蒸氣、只聞咖啡飄香,真正啜飲時,卻喝不到多少咖啡,甚至可能有焦味,毀了一整鍋咖啡;這就像理性告訴自己,對方是自己喜歡的人,所以自己就用力追求,但卻用力過猛的情人,有時效果適得其反,令對方覺得心生恐怖,反而嚇跑了追求對象。

在以上的比喻裏頭,「理性」並不只是一種「認知上的正確」,也應該是「行動上的正確」。所以,才會用火來做比喻。

至於感情為何以水做比喻?因為情感本身是會流動的、隨情境改變而改變、能滋潤生命的一種東西,很接近水的特質。同理,這裡說的「感性」並非只存在於「感受上的」,也存在於「具體表達上的」。

 

 

五、「浪漫」是對「理性」的反動

 

對長期活在理性世界的現代人來說,一位女性網友的這句名言為真:「愛情的最大徵兆是會思念與牽掛。」

「浪漫主義文學」是出自對「理性主義世界」的反動;那是一個科學至上、工業革命正在萌芽,一切崇拜理性、過度追求理性的年代,所以才誕生這樣的浪漫主義思潮;在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當中,人們歌頌的是無悔的愛、無私的愛、神聖的愛、勇者無懼的愛!這些愛,以及愛情,伴隨著英雄故事、宗教神話、睿智哲理而產生。

我們須明白,人類史上,像當代如此強烈歌頌愛情當中非理性層面的世紀,並不多見。絕大多數的時候,人類是追求理性感性可以平衡的愛情。

現代人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平日的工作與生活世界都非常理性,所以把所有的感性能量,都擠到愛情這個窄瓶口,想要一股腦兒爆發!

由於平日被理性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爆發的宣洩力量,無比強大,簡直要用噴射的速度來形容,像火山爆發的威力!帶有毀滅性!

現代人們總是忽略:工作與生活中,應該要使用更多的感性,如此工作才會有樂趣、有美感,生活才會有創意、有新鮮!愛情中,應該要學習古人的智慧,使用更多理性來觀照愛情的本質;要避免被一時短暫沖昏頭的感覺給矇騙了,不小心走錯了路,反而遠離了那一直在原處等待著自己的,真正美好的愛。

 

 

六、愛情的答案

 

愛情不能排除理性,也不可能只有感性存在。反之亦然。

 

但愛情中的勇敢與否,則無所謂理性感性。

杯子端在手上凝望,是理性,也是感性。若飲下去,理感俱足,也是圓滿,空杯。

問號,也是一種答案。

 

 

(根據日前與網友對話的留言而改寫 2011-02-14  17:34整理成文章)

 

 

台長: 天光
人氣(1,429)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 個人分類: 說愛 |
此分類下一篇:《玉兔情人節快樂!》【隨筆】自在的愛情

泊樓
對於金錢的價值觀,是兩性關係當中,一個非常核心的課題,而且也經常是情感起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伍佰的歌《挪威的森林》,歌詞中表達了男性對於女性內心深處秘密渴望能一探究竟的心願。

其中,男性想知道的,或許也包含了對女人關於金錢之深層價值觀與形成原因。

站在佛法的立場上來看,這種原因其實不論男人、女人,都值得仔細去探究,明白自己、也要明白對方。

只有當兩性雙方彼此都非常充分理解彼此的價值觀與形成原因,這種關係才是健康的,也才可能長保和諧美滿。

不論是夫妻、男女朋友、或是普通朋友,這個規律都可以適用。這三者嚴格來說,只是在一起時間的多寡、情感投入程度的差別,因此相處模式的原理也有共通性。

愛情是一種理性。

因為人類需要理性來規範並主導洶湧的情感與慾望,使之能在合理而和諧的基礎上去進行,而不致於違背社會規範、或挑戰社會社會秩序。

人活在社會,自己經營兩性關係時,能願意對社會負責,這也是一種很美、很美妙、很美好的愛心,符合佛法的精神。
2011-06-17 14:46:58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小三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元配也有、劈腿者也有。

每個人都因內在的某種缺憾,而在尋找愛。

然而,用三角關係的方式來找愛,絕大多數不能找到圓滿幸福的愛。

(有智慧的人不會讓自己陷入這個)
2011-08-17 20:59:09
版主回應
人總是習慣把某些事情標籤化,這種習性和我們自小接受社會規範的教育有關。

小偷、強盜、黑道、妓女、嫖客、政客、奸商、貪官、行賄者、殺人犯、性侵犯、吸毒犯、詐騙者、第三者、劈腿者、霸凌者、一夜情、負心漢、流浪漢....等等,這些名詞都是人們習慣性的、好用的標籤。

而這些負面標籤背後所代彼表東西。占據了目前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新聞、戲劇的多數篇幅。在媒體不刺激下,人們也逐漸潛移默化,並且合理化把人給標籤化的這種習慣。

然而,如果有一天喜歡貼他人標籤的人,不小心自己也被貼了標籤的話,他/她會如何?敢於面對嗎?

人除非是領教過那種被貼標籤卻甩不掉的心痛、恐怖感覺,否則不會學乖,不會真心試著去理解或包容一個犯錯的人。

所謂犯錯,也只是說,在當下的時空當中,他違反了社會規範,他傷害了別人。

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犯錯者必須被繩之以法,或受到懲罰,否則整個社會、以及他自己的整個生命靈魂,都會向下沉淪。

但有些情況例外,犯錯者有時極有可能是因為不由自主、或者無能力控制自己,不得已而犯了錯。這樣的情況是情有可原的。

當我們仔細觀照人性之後,更會發覺,事實上絕大多數發生在社會新聞或戲劇當中,那些被人們標籤化的犯錯者,嚴格來說,都是不由自主、無法控制自己的。也因此,或多或少都有可被同情的一面。

同情犯錯者與否,未必要與懲罰犯錯者與否牽扯在一起考量。兩者事實上可以分開來考慮。

當你同情一個小偷,不等於你就不會報警逼他把贓物退還回來;當你舉發一個貪官,也不等於你就不能同情他進監牢後的處境。

同樣地,當你同情一個當小三的女人時,也不等於你就會認為大老婆一定要原諒她,更不等於贊同她繼續當小三當下去‧
2011-08-18 20:05: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