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10 03:00:00| 人氣7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官腔必不出龍馬,正義決非籠中螞!】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官腔不是智慧》歷史重任扛不起來,就不該戀棧歷史舞台!

(簡評:龍應台擔任文化部長的必然結局!)


前言:

本文是長篇文章,建議讀者必須慢慢閱讀。

撰寫本文的起因,是因為去夏某夜閱讀網友所轉貼之首屆文化部長龍應台初上任時,被立委段宜康質詢有關文化部所管轄的「轉型正義」問題後,有感而隔日撰寫。

段宜康質詢龍應台的逐字文稿在此:http://jdev.tw/blog/2658/human-rights-and-culture

讀者在閱讀本文之前,可先讀過段宜康的質詢內容;但即使未讀,也可以直接閱讀本文,不會有障礙。


-----------------------------
正文:


在「夢想家」事件後,前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替馬英九和吳敦義揹起了決策責任,黯然下台。之後曾志朗代理主委,他原本有機會擔任政府組織改造後的第一位文化部長;但他代理文建會主委期間,經手夢想家等案件,讓他發現政治的醜惡面,以及當官者的困境,於是,曾志朗選擇離開,不當主委。

曾志朗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不適合官場,便瀟灑離開。

寫過「請用文明來說服我」、「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宣揚民主人權以及人道關懷價值的龍應台,向來敢於向當權者運筆如劍奮力批判的龍應台,當她成了文建會主委和文化部長之後,面對轉型正義的呼聲時,其表現竟如此「官腔」,著實令人驚訝。

龍應台說自己「要有勇有謀」所以她主張「換了位置就換腦袋」;於是就表現出這種「官腔」。

根據她書籍的銷售量推估,相信在台灣,認真讀過她的書的人,至少在幾十萬人以上,說不定超過百萬。當中有多少人曾經深切感動於她對普世價值的堅持、對多元立場的關懷!如今,這些讀者們,大概全都要對她徹底失望了。只因她早已下定決心,寧可走上擁抱撒旦、投向火坑的道路,也要擺脫正義天使的形象所帶給她的包袱。

這樣一位影響力如此大的作家,多年來始終表現出以文人風骨自持的形象,何以一旦站上歷史的舞台,卻選擇了一條必然慘遭後世萬民嘲笑唾罵的道路?

段宜康說龍應台不敢面對「加害者是誰」這段歷史是「不夠勇敢」,但段宜康錯了,因為段宜康太仁慈,太會替龍應台著想。即使段宜康後來痛罵龍應台「厚臉皮」,對龍應台來說,其實也無關痛癢,她還趁機教訓了段宜康的「語言」。

龍應台事實上很勇敢,她也確實認真去面對了這段歷史,但她的勇敢卻表現在台灣人並不樂於見到的方向:她選擇讓她自己下地獄,去和加害者走一起入刀山油鍋。

她沒有選擇和受難者站在一起!

這注定會讓後世的台灣人永遠不會原諒她,但她在所不惜!

龍應台並非不同情受難者,也非同意加害者所作所為;但當她被問到「誰該負起加害者的責任?」這樣一個簡單到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答案是什麼的問題時,她反而選擇不把內心真正的想法說出口。

人性的幽微與奧妙,在龍應台這人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她似乎走上了哈姆雷特式「活著,還是死去?」那樣艱難抉擇道路。

她和馬英九,真的太像、太像了!不只價值觀、意識形態幾乎一樣,就連理想、作風、關鍵時刻的抉擇、勇敢的部分、怯懦的部分、有能力的部分、無能的部分...都幾乎一樣。

馬英九早年以「清廉、英俊、健康、自律、有理想、溫良恭儉讓」等特質,成功獲得廣大群眾,尤其是女性選民的芳心。

台灣人事實上大多不了解馬英九,不論支持他的或反對他的,都不夠了解他,而只是憑著媒體的片面報導在進行各式各樣的評價。馬英九當上總統之前,人們對他是愛多於恨,但在他當上總統之後,人們對他已變成恨多於愛。

馬英九當上總統後,他的無能、怯懦、愚蠢、短視、貪婪、自大、剛愎、欺騙、假改革、欺世盜名....使人們驚覺這個人其實一點都不適合擔當領導整個國家的重任。

龍應台很顯然也將走上馬英九的道路,在當文化部長以前,台灣人對她幾乎只有喜歡、愛、尊敬、與崇拜,而鄙視、輕視者極少,厭惡、怨恨者,更是幾乎完全沒有。

但自她當上文化部長後,我相信當她卸任時,人們對她會是厭惡、怨恨多於喜歡、愛;鄙視、輕視也將多於尊敬、崇拜。

為什麼我這麼早就替她蓋棺論定?

非也!我事實上相當同情龍應台,就如同我也相當同情馬英九那樣。他們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兩人共同代表了一個族群、一整個集體情感與意識形態、一整群人的集體潛意識,那個懷著遠大夢想與國仇家恨二者兼具,夾雜著失根、流浪、飄泊,邪性、野性、人性、獸性、善性五者兼備的「異鄉人族群」。

不是龍應台不夠勇敢,也不是龍應台太厚臉皮;而是她身為這樣一個邪、野、人、獸、善五者兼備的「異鄉人」時,她不願意,也必然會勇於拒絕那條「最適宜的向上提升康莊大道」!

這是她身上所帶的「業」,也是她和馬英九,以及那邪、野、人、獸、善五者兼備的「異鄉人」群體,所共同揹負的「共業」。

龍應台不願意,也必然做不到的事情就是:瀟灑拋棄邪性、獸性,而只留下野性、人性、善性,當一個「不再揹負原罪」的快樂異鄉人,當一個與專制暴政永久劃清界線的轉型正義支持者!

龍應台和馬英九當然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在她和他的內心中,永遠存在著那個「曾經輝煌的漢疆唐土」,永遠的大國夢!

歷史上的大國,在崛起的過程中,不曾存過完全只有人性、善性,卻從無邪性、獸性的國度。也因此,凡是懷著「大國夢」的小國子民,必定也無法完全根絕邪性、獸性的氾濫。於是乎,懷著「大國夢」的小國子民們,必定要被劃分為兩群,一群以人性、善性為宗,努力向上提升;另一群以邪性、獸性為住地,如撐傘遮日,始終不樂見光明。

野性,介於善惡兩端之間,不善不惡,就成了信奉自由主義的小國子民們最喜歡,也最普遍的人性形式。

這群以野性為主的小國子民們,當中有一大部分,根本不曾關心過龍應台和段宜康在吵什麼、在爭執什麼,就如同當初他們也看不懂馬英九和蔡英文在吵什麼一樣,都只是憑印象、憑情緒投票、批評時政,雖無內涵,卻自以為理性公正。

而那個「看起來很有內涵」的龍部長,和「看起來內涵次之」的馬總統,在登大位前,很輕易就用他們的「文明」來「說服」了這群「野性的草根子民們」;然而,登上大位後,他們的「文明」又成了「野性的草根子民們」眼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插在瓶子上,成了「雞肋瓶花」,中看不中用,對國家社會一點幫助都沒有!

龍應台+馬英九,並非就能等於「龍馬」,他們完全沒有如同明治維新時期的坂本龍馬那種大器、無私、一切以蒼生為念的恢弘格局!

當然他們的如豆目光,必定也提不出如同《船中八策》那般遠見宏偉的擘劃!

段宜康要求這樣的「籠螞結構」落實轉型正義,真是緣木求魚了!求魚尚不可得,更何況求龍、求馬?

這個「異鄉人」族群,既然不曾有龍馬這樣的「偉人」出現,當然也學不到龍馬精神;他們真的只是恰恰好有一條「勇於關進籠中」的動物,和一匹不知如何稱呼只好稱為「螞」的動物如此而已。

這條「籠」不敢興雲化雨以澤被蒼生,卻敢佯裝成真正的龍,而誇口自己有勇有謀,敢於對天道正氣日月咆哮。這匹「螞」不能日行千里,卻老戀棧著峰頂嘶鳴吼叫以睥睨群森的萬獸之王滋味。兩者皆是徒然孤芳自賞而已,沒有人承認他們是王,他們終究當不成王,只是一天天、一步步地走向「亡」,難成大器矣。

成不了大器的「籠」和「螞」,不如就此解甲歸田,浪跡天涯去吧!

官場不比妳的廚房那樣容易,歷史也絕非妳花枝招展的舞台。

既然妳注定沒有格局,有勇無謀,只能是塊醬缸內久浸發臭的豆腐,妳當然扛不起歷史文化的重責大任。

請妳退下吧!這個歷史舞台妳跳不起的!妳應該讓真正有格局、有擔當的「龍馬」上場!


(2012-06-13)





台長: 天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