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6-11 15:33:20| 人氣1,1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草的深處是莊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常需要努力回憶來拼湊出這樣壹副完整的畫面:夕陽西下,古樹昏鴉,羊腸小道上,單薄的臂膀,瘦弱的身軀,壹個稚嫩的少年艱難地蹬著壹輛二八自行車,彎彎曲曲地延伸在回家的路上。這條路,是中國鄉村最普遍、最常見的壹條路,也是我兒時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壹條路:黃土路,坑坑窪窪,幾溜深的車轍,濕的泥土走上去軟綿綿的,硬的疙瘩能頂飛車輪。路旁都是草,草的深處是莊稼。夏天是看不到邊的麥子;秋天的視野越不過兩米多高的玉米地……
推荐文章:yoyo
希望女神
  正如社會學者貢獻的真理:人在兒時的記憶是最深刻的。這條路給我留下了幾多難忘的回憶:上初三時,周末回家天下小雨,這條長約兩裏地的黃土路成了壹片“沼澤地”,只能推著車子前進,弩著身子費勁力氣,泥巴裹著車輪再也轉不動了。停下來,撿起樹枝刮去泥巴,也只是徒勞,走不到兩米,仍得停下來重復動作。反反復復,人開始惱火,恨不得扔了車子,獨自走掉。不大壹會,這條黃土路上前仆後繼地“犧牲”了許多騎車的行人。最後,壹個先到家的同學告訴了爺爺,爺爺來接我,才幫我走出了這片“沼澤地”。這條黃土路是村裏人通往外面世界的聯系。舊時家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經濟落後,遠離市區,寧靜僻遠,謝絕喧囂,鄉村的氣候歷練了每壹個孩子濃郁的鄉土氣息:淡定、溫和、拘謹,這是大多數人壹生也無法逃脫的胎記,深深地烙在每壹個有故土情結的人的心底。中學畢業後,遠離故鄉幾個春秋,鄉情至始至終都是牽絆我的壹根藤,在短暫的遊離後,仍嗅著他的氣息,回到了這片夢裏的土地上。
  這條黃土路根基還在,路面卻已失了本色,光潔平坦的柏油路替代了黃土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記憶中的黃土路首次被鋪上了柏油,壹直延伸到村口,從此無論刮風下雨,再也阻撓不了村裏人出行的腳步。後來,鄉裏面有了壹個“村村通”工程,這條路被拓寬了,柏油也鋪的更厚了,路面耐軋了,凹凸處也經過了修補。再後來,小村附近新建了工廠,新生的大道應運而生,而這條路卻變成了輔路,她默默地、寧靜地獨臥著,見證著這個時代的變遷……如今每天騎行在這條路上得人們,很快又有了新的發現,路旁的莊稼地裏,秋天的玉米已經收獲,農民卻沒有播種冬小麥,聽說又要修路了,與這條路平行,將來會有壹條更寬闊、更具現代化的道路貫穿南北。
  也許是想象中的鏡頭,抑或是夢裏的憧景,還是在這條黃土路上,我張開雙臂,迎著輕柔的風,風吹起了我的頭發,吹閉了我的雙眼,吹動了我的衣角,吹彎了路邊的莊稼……壹個孩子就在這條路上,從少年忽得變成了大人。

台長: zenglisa
人氣(1,1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