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3 19:52:08| 人氣88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宇昌生技案談起】政治的思辨:清官比貪官更誤國?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所謂的宇昌案,其實不難懂;中視和民視的政論節目各看一場,整個過程如何就清楚個大致的輪廓了,若有些細節還不清楚,就看看一些其他頻道或新聞,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這個案子,目前對蔡英文選情是有明顯傷害的;但不久後,可能演變成對馬英九的選情傷害比蔡英文更大。

建議所有選民,如果你關心某個政治上的議題,則當你在看政論節目的時候,不要永遠只看你喜歡看的那幾台,也不要永遠只看親藍的、或親綠的政論節目,也不要永遠只看中立客觀或特定立場的政論節目,而是要三者都要對照著看,有時也建議去看看海峽對岸的媒體和國際媒體如何談論台灣政治。如此透過來自多方不同立場的論述比對,事情的真相,往往就會在這裡浮現出來。

這個原理,就是「真理越辯越明」,也是法官為何必須完整聽取原告、被告、證人等三方陳述後,才能夠逼近事實真相而做出正確判斷的原因。

所謂政治,就這麼回事。政治存在的歷史,比文字發明更久遠;政治是人性的試煉場域,是智者觀察體會人性的無字天書,也是文學家挖掘寫作素材的藏寶庫。至於凡夫俗子們,當然也會把政治當成一齣高潮起伏的悲喜劇,看得不亦樂乎。

所謂政治家,所做的事情有可能和政客只差一點點,甚至有時幾乎一樣,但因原始動機不同,最終結果也不同,隨著時間經過,歷史評價自然高下立判。

清官或許能治國,但清官往往也能誤國;

持此論者,總喜歡以清朝的林則徐和張之洞做為例子。林則徐是地方小官,剛正不阿,堅持查禁鴉片,卻意外引爆鴉片戰爭,清廷戰敗而被迫開放更多通商口岸,進口更多鴉片。

張之洞是一個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清廉大儒,卻因自豪於中國地大物博,認為所挖出來的鐵礦不需檢驗,導致剛興辦的煉鋼廠只煉出一堆廢鐵,鉅資興建的煉鐵爐也報廢大半。

這兩個清官,都是因為「堅持原則,卻昧於時勢,未能綜觀全局」,而造成禍端。

有人以此理由主張應該讓貪官治國,說貪官至少是識時務的、不會因為嚴格的立場忠誠度而逆著時代潮流行事,由此認定貪官往往只犯小過而清官則容易犯大過。

然則,貪官與清官,最大的差異,當然不在行政能力,而在於進行決策的原始動機。貪官的行事決策,是為了圖利自己;清官則是為了忠於朝廷、忠於職位、照顧社稷。

所謂「貪官往往識時務」,意思是說貪官往往懂得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找到生存之道;當天下烏鴉一般黑時,自己決不會跳出來當那唯一的白烏鴉,以免成為同儕的公敵。也因此,貪官懂得在骯髒的環境當中找到棲身自處之道。當大家撈錢時,他也跟著撈,如此最安全,最無風險。但貪官的能力,僅止於此。他很難再有更大的突破,只能甘於當個真小人,嘲笑那些偽君子,一輩子只求豐衣足食,作威作福,便已滿足。

但要說到治國能力,大政方針,貪官通常受限於滿腦子的自私自利、狹小器量,格局太小,難有大破大立的作為。只有少數貪官行政能力卓越,一路平步青雲,步步高升。等他當上大官,也能做出不少令人驚嘆的政績。但這樣的人,如果不在當上大官之後戒掉貪財陋習,往往最後也會栽在「錢」這個字上面。

還有極少數青史留名的大貪官,有能力通敵賣國或竊國篡位,這樣的貪官,往往看起來已經很像清官,所以能瞞多數人耳目。法律往往拿這樣的人沒輒。

主張讓貪官治國比清官更好的言論,本身其實是更加「昧於時勢,未能綜觀全局」的一種思維。

清官的行政能力雖然未必比貪官卓越,而且清官的原則堅持有時幾近於頑固;但清官畢竟有理想,當他看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差距時,他會有種想要將這兩者拉近的內在動機。

有理想的人,會有一種不斷想要自我砥礪、向上提升的動力,這個動力,使他平時雖然能力表現不見得勝過大多數欠缺理想的同儕;但隨著時間經過,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他在生命長遠的路途中,會跑得比那些大多數的同儕更遠。

我們不能說清官永遠會表現得比貪官好,更不能說清官永遠不會犯下誤國的大錯;但有件事情可以肯定:就是當清官與貪官擁有同等的能力、同等的遠見時,清官的良善決策動機,會比貪官更想要做出真正能幫助整個社會向上提升的決策;而貪官想做的,則僅是最有利於自己的決策。

只要局勢大致明朗,決策後果可以有個大致的估計時,清官通常會做出遠比貪官更對社會有利的決策,因為他的原始動機就是比貪官更正面,在相同的能力條件下,最終帶給社會的最終影響也通常會比貪官更正面。

在訊息渾沌未明的情況下,貪官有時歪打正著,決策當初雖是為了自利,最終卻對國家社會有利也說不定;而清官有時正打歪著,想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卻因誤判形勢而使事情惡化。不可否認,人非聖賢且整個局勢不夠明朗的時候,這樣的情況確實有可能發生。所以林則徐做了自認正確的決定,卻沒想到引起更慘烈的後果;也所以張之洞滿腹學問,卻因一念之差,毀於剛愎自用的性格和盲目的天朝上國民族自尊心。

清官誤國,固然有這樣的案例可供參照,但那貪官誤國呢?卻是族繁不及備載,因為太過頻繁,太過稀鬆平常,以致於失去受到討論的價值,反而引不起歷史專家的興趣;如此而留給芸芸大眾一個錯誤印象,以為清官比貪官更常誤國,實乃大謬!

看看現代國家,那些政府清廉程度最好的國家,往往也是國家競爭力長年名列前茅的那些國家,其經濟與整體社福的長遠表現也通常會更好;而那些清廉程度排名末段的國家,往往也是競爭力、經濟與社福表現都長年落後的國家。這道理淺顯易懂,根本不須受那些「清官比貪官誤國」的歪理所惑,徒增狐疑!

台長: 天光

昨夜微霜
很精闢的觀點與分析,看完我也懂了

有時候我會想,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人有耐心與熱情關心國是\
2011-12-18 21:37:58
版主回應
現在的媒體政論節目,除了公視以外,大部分關心的是輸贏、是立場,而不是是非或政策。

而媒體的新聞,就更甭說了,盡是一些令人倒盡胃口毫無營養的新聞,其中又以煽色腥的聳動社會新聞居多。

渴望看到真正有價值新聞的人,必須額外忍受80%的時間讓電視播放,剩下20%不到的時間才是真正有新聞價值的片段。

在媒體長期荼毒下,年輕人接受到的政策資訊,大多是誤導後的資訊,和偏頗的解讀觀點。如此也難怪年輕人越來越對公共事務冷漠。

因為實在是媒體幾乎完全不提供他們適當關切公共事務所必需的資訊之緣故。
2011-12-23 19:59: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